醫療事故十級傷殘賠償標準
1、醫療費
因交通事故產生的治療費用,以及必然產生的治療費用。根據醫療機構出具的醫藥費、住院費等收款憑證,結合病歷和診斷證明等相關證據確定。根據醫療證明或者鑒定結論確定必然發生的費用,可以與已經發生的醫療費一并予以賠償。
法律依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十九條
2、殘疾賠償金
受訴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者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標準×10%×20年
法律依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十九條
3、精神損害撫慰金
根據侵權人的過錯程度、侵權行為所造成的后果、受訴法院所在地平均生活水平確定。
法律依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確定民事侵權精神損害賠償責任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十條
4、誤工費 本人日工資×誤工天數
其中,誤工時間根據受害人接受治療的醫療機構出具的證明確定。受害人因傷致殘持續誤工的,誤工時間可以計算至定殘日前一天。
受害人有固定收入的,誤工費按照實際減少的收入計算。受害人無固定收入的,按照其最近三年的平均收入計算;受害人不能舉證證明其最近三年的平均收入狀況的,可以參照受訴法院所在地相同或者相近行業上一年度職工的平均工資計算。
法律依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二十條
5、護理費
每日護理費(護理人員的日工資或者當地護工從事同等級別的勞務報酬)×需要護理的天數×護理人員人數
其中,護理人員有收入的,參照誤工費的規定計算;護理人員沒有收入或者雇傭護工的,參照當地護工從事同等級別護理的勞務報酬標準計算。護理人員原則上為一人,但醫療機構或者鑒定機構有明確意見的,可以參照確定護理人員人數。
護理期限應計算至受害人恢復生活自理能力時止。受害人因殘疾不能恢復生活自理能力的,可以根據其年齡、健康狀況等因素確定合理的護理期限,但最長不超過二十年。
法律依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二十一條
6、住院伙食補助費
當地國家機關一般工作人員的出差伙食補助標準×住院天數
法律依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二十三條
7、營養費
參照醫療機構加強營養意見確定金額×需要加強營養的天數
法律依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二十四條
8、被扶養人生活費
受訴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性支出和農村居民人均年生活消費支出×需要撫養的年數×需要撫養的人數×10%
法律依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二十八條
注意事項
1、對于殘疾賠償金的計算,六十周歲以上的,年齡每增加一歲減少一年;七十五周歲以上的,按五年計算。
2、對于住院伙食補助費的計算,受害人確有必要到外地治療,因客觀原因不能住院,受害人本人及其陪護人員實際發生的住宿費和伙食費,其合理部分應予賠償。
3、對于被撫養人生活費的計算,被扶養人為未成年人的,計算至十八周歲;被扶養人無勞動能力又無其他生活來源的,計算二十年。但六十周歲以上的,年齡每增加一歲減少一年;七十五周歲以上的,按五年計算。被扶養人有數人的,年賠償總額累計不超過上一年度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性支出額或者農村居民人均年生活消費支出額。
醫療事故也有等級劃分,有一般醫療事故和嚴重醫療事故。那么,嚴重醫療事故是什么意思,嚴重的標準是什么呢?今天,華律網小編整理了以下內容為您答疑解惑,希望對您有用。
高慶律師,全日制醫學碩士,博士肄業。從事醫學臨床工作十五年,司法鑒定部門及法院協助工作經歷,主要致力于醫療糾紛及醫事法領域,以精湛的業務能力,在醫事法領域受到肯定。專長領域:醫事法...
當下社會,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經常會遇見身邊的人或者新聞上看見有關于醫療事故的事情,醫療事故往往給人帶來的是悲傷的結局。那么,大家知道醫療事故有哪些種嗎?接下來由華律網的小編為大家整理一些有關于這方面的法律知識,希望可以幫助到您。醫療事故有
如果患者在醫院就醫的時候,遇到醫療事故,有損害的話,是可以找醫療機構賠償的。賠償是需要依據相關的法律的,不要無理取鬧,最好按照相關的步驟走。有的朋友就會疑惑,醫療事故索賠的步驟有哪些呢?下面,華律網小編詳細為您介紹具體內容。醫療事故索賠的步
發生醫療事故后,在明確醫療事故責任時,事故鑒定組應當綜合分析醫療過失行為在導致醫療事故損害后果中的作用,以及結合患者原有疾病狀況等因素,判定醫療過失行為的責任程度。醫療過失行為在醫療事故中所起的作用不同,會產生不同的責任?,F在就由華律網小編
在醫院醫治,希望得到的是痊愈的結果,但是卻不料發生了醫療事故,而這個事故是有分級別的,那么醫療事故是如何分級的呢?接下來華律網的小編為大家整理了一些關于這方面的知識,歡迎大家閱讀!醫療事故如何分級根據對患者人身造成的損害程度,醫療事故分為四
在現實生活中出現比較嚴重的外傷或者其他傷病時,往往是需要手術治療的,而手術是有風險的,醫生應該告知患者或者家屬手術的風險,由患者或者家屬簽字,那么手術簽字非直系親屬可不可以簽的?下面由華律網小編為讀者進行相關知識的解答。